犀牛娱乐原创通配资
文|小福 编辑|朴芳
在当前院线暑期档新片陆续入场、整体市场表现依然平淡的背景下,除了头部大片持续发力外,大多数院线影片依旧面临着较大压力。许多院线周期内未能充分释放票房潜力的作品,能否通过网络平台寻求第二次生命,成为近年来业内反复探索却难以突破的课题。
最近,爱奇艺在今年5月推出的“院线电影分账合作模式”终于迎来了首批值得关注的实操案例。作为试水项目的《大风杀》和《非常交易》在上线后均取得了不俗的分账成绩:一部实现了千万级别的分账突破,另一部虽然院线票房表现平平,但在网络上获得了百万级别的补充票房。
展开剩余82%基于此,我们可以对这一院线电影分账网播新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与观察。
网络分账引发的“风暴”
首先来看两部影片的具体表现。《大风杀》于6月18日在爱奇艺上线,首日8小时内即实现分账突破100.7万元,上线22小时内站内热度达到6734,斩获电影网络分账首日票房、播出平台年度首日热度等多项站内TOP1。截至目前通配资,该片网播9天累计分账已突破千万大关。
这轮网播不仅提升了爱奇艺站内的流量数据,更通过二次传播带动影片在全网范围内热度回升。预热期间,影片相关话题在抖音的播放量高达1.5亿次,助推其重返抖音热榜和猫眼热榜。其中,猫眼的“想看”指数更出现罕见的“二次爆发”,网播首日院线“想看”数据环比暴涨1455%。
除了这些亮眼的数据,我们还可以通过横向对比来了解该模式对片方实际收益的提升。《大风杀》5月1日院线上映,9天内分账票房(不含平台服务费)约为3386.6万元,按36.68%的分账比例,片方实际收入约1242.2万元。而爱奇艺公布的网播分账收入理论上为片方直收金额。测算显示,该片上线9天网播分账收益达1092.8万元,约等于其院线同期分账收入的88%。
值得一提的是,《大风杀》目前仍处于院线二轮分线发行阶段,票房基本锁定在5600万元。考虑到网播仅用9天就突破千万,线上票房潜力仍未释放殆尽,未来有望继续创造票房新增量。
由此可见,即便进入院线的长尾期,优质内容通过分账模式上线依旧拥有强劲的变现能力。院线与线上两股力量叠加,使电影的票房生命周期得以延长,最终总收益表现值得期待。
相比之下,《非常交易》则展示了“网播焕新”的另一种可能。作为一部体量较小的影片,它采用了院网同步上映策略。公开数据显示,该片网播6天累计分账达到183.9万元,实现了线上商业价值的再激活。
这两部影片分别体现了院线电影分账模式对不同类型影片的两种效果——“补充”与“激活”,为中腰部影片延续生命力提供了现实且有效的路径。
为中腰部电影带来“多一轮机会”
此前我们曾梳理过通配资,当前国内院线电影的流媒体版权采购大多采用一口价买断或阶梯保底模式。而爱奇艺上月推出的院线电影分账合作模式,实际上沿用了去年10月起施行的网络电影阶梯分账机制。未达成新媒体版权采购的片方,可根据影片表现选择与平台独家或非独家合作,分账收益与会员有效观看时长直接挂钩。
以《大风杀》《非常交易》目前的网播分账表现来看,先前对网播收益的不确定性担忧已有了明确答案:对于中腰部项目而言,该模式不仅可靠,且收入往往超过传统版权采购。
仔细分析,两部影片取得良好网播分账成绩的关键在于“会员有效观看时长”这一计量单位。
当前,中腰部院线片普遍面临题材局限、宣发预算不足等困境,难以与同期体量更大的影片竞争,导致排片不足、声量有限,难以在传统院线周期内充分释放潜力。
比如,《大风杀》这部荣获今年北京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编剧奖的悬疑犯罪片,尽管口碑优质,但由于其独特气质及市场基础,院线票房仍有限;而《非常交易》作为体量更小的喜剧片,院线竞争力更弱。
正如我们此前观察,分账网播对中小体量的犯罪、喜剧片具有较高的线上转化率。院线品质保障,加之长达180天的线上分账周期,为影片留足了热度复燃与口碑发酵的空间。这为未达成新媒体版权采购的影片开辟了新的票房回收渠道,也让优质内容有了重新被观众发现与验证的机会,其收益潜力远超以往按不超过10%比例售出网播版权的传统做法。
从平台角度看,爱奇艺近年来在院线电影、网络电影及云影院领域的持续深耕,积累了成熟且稳定的观众基础,为中腰部影片内容变现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这也是该分账模式能够迅速落地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1 1”,而非二选一
最后,回到院线与网络产业的关系。
部分业内人士对院线电影分账机制的疑虑,主要在于是否会与传统院线窗口期产生冲突。对此,我们坚持此前观点:院线电影分账模式并不会冲击传统院线窗口期,也不会加剧两者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1 1”的互补合作。
首先,院线电影窗口期缩短已成普遍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有47部破亿国产片的院线到网播窗口期均不足90天。去年,黄晓明主演的《戴假发的人》院线到网络上线仅间隔7天,杨幂主演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窗口期更短,仅6天。
在这一趋势下,爱奇艺院线电影分账要求的90天窗口期并未破坏现有规则。
其次,该模式的本质不是“线上抢线下”,而是创造电影商业价值的新增量。其核心在于赋予片方更大的发行灵活性,可继续采用传统新媒体版权售卖,也可选择分账上线,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发行策略。这是发行资源调配的优化,而非渠道替代。
从片方角度来看,任何影片在院线市场表现良好时,都不会轻易提前转向网络。院线票房上限之高,诸如《哪吒2》所创纪录足以说明一切。缩短窗口期或同步发行更多是出于及时止损与增加变现的考虑,不会导致院线市场片荒,也难以直接威胁影院利益。毕竟,类似《囧妈》级别的院转网现象在中国影史中也极为罕见。
在当下观众注意力分散、电影生命周期缩短的现实条件下,院线与网络播放不应被视为零和博弈,而是构成互补生态,协同释放更多内容价值,让更多中腰部作品实现“多活一程”。
《大风杀》的二轮票房回温和《非常交易》的网络“翻盘”,正是这一机制积极效应的生动体现。它们得以再次出发,彰显了行业生态韧性的重要标志。作为观察者通配资,我们也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此类模式的实践与验证。
发布于:福建省永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