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撒伟 北京报道港股T+0配资
“随着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以能源转型为重点,推动船舶绿色化、低碳化成为航运发展的主旋律和新趋势。”6月27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呈现多元并存、竞相发展和快速推进的态势。
付绪银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航行的船舶中,已有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600多艘,主要为内河运输船;纯电池动力船舶485艘,主要为内河客船;还有甲醇燃料动力船舶4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2艘。“也就是说港股T+0配资,现在内河运用新动力、新燃料的船舶有1000多艘。”
“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与国际基本‘并跑’。其中,电动船舶主要是在我国发展应用,近年来发展很迅速,应用规模和水平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付绪银说。
“发展必然面临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港股T+0配资,内河航运同样也会面临这个问题。”付绪银介绍,交通运输部重点从船舶、港口和航道三个方面发力。第一,积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形象点说,就是推动船舶“换动力”,由传统的燃油动力改为新能源动力。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的原则,逐步提高新建内河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应用比例。这次“两新”政策,内河老旧船舶更新,对建造新能源船补助幅度比较大。针对中小型船舶和中短距离的运输场景,主要是加快电池动力技术应用,充换电的方式更有效,鼓励电动船定班、定线规模化应用。针对内河的中大型船舶和中长距离运输的场景,积极推动LNG、甲醇动力等技术应用。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应用。同时,要推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标准以及支持政策,推动构建绿色航运产业链。
同时,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形象地说,就是推动港口“披绿装”。一是加强码头绿色改扩建,加大内河港口码头改扩建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一批岸电、油气回收设施,推进内河干散货专业码头抑尘设施建设。二是积极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鼓励港口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推动港口机械和港内运输工具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动大宗散货疏运优先使用铁路和新能源货车,推动打造绿色低碳港口成为现实。
此外,给航道“着美装”。形象地说,就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水上样板。一是开展“美丽航道”建设行动,推广浙江长湖申线航道、江苏宿连航道实践经验。交通运输部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以设施美、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为内涵的航道改造。水上游交旅融合,航道美、沿线美也是观光旅游的重要选择,全面改善航道的通航环境。二是开展绿色航道养护行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推广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航道工程要用新材料,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开展疏浚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航道建设与生态环境相统一。通过港口、船舶和航道这三大航运要素,采取一些必要的举措,让内河水系成为绿色、美丽、民生的运输水道,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永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